世界向内走还是向外走
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建构的世界(Man lives in a world of meaning)——G. H.米德
人类探索太空史
——来自百度百科,详情可查看
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在德国的研究基础上继续从事火箭及其他航天技术的研究工作。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研制的各种类型导弹武器相继问世,形成了导弹武器系统,同时也积累了研制运载火箭的经验,建立了与之配套且初具规模的工业设施。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采用改装的P-7洲际导弹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人类要实现上天的愿望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要有强大的运载工具,第二要有乘坐宇航员的先进的航天器,第三必须弄清高空环境和飞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并找到防护措施。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在这几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载人航天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首先将载有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送入离地面181~327千米的空间轨道。尤里·加加林的航天飞行,实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飞天愿望,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时代。
美国也紧随其后,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登月舱在月球“静海”区安全着陆,美国宇航员N·A·阿姆斯特朗和E·E·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几千年的梦想,使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人类探索太空的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峰。
自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后,在短短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已取得了飞速发展。从人造卫星的应用到星际探索,从月球探险到火星、土星勘探计划再到彗星“深度撞击”。截至2004年底,世界各国共进行了航天发射4000多次,把5500多个各类航天器送入太空,目前,仍在轨道上或宇宙中运行的航天器大约有1300多个。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研制成功了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三种不同的载人航天器,将500多人送入太空,有12人登上月球,并已开始建造永久性载人空间站。
星链(英语:Starlink)是太空服务公司SpaceX计划推出的一项透过近地轨道卫星群,提供覆盖全球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2015年,SpaceX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在西雅图宣布推出一项太空高速互联网计划:星链计划。借由远远超过传统卫星互联网的性能,以及不受地面基础设施限制的全球网路,星链可以为网路服务不可靠、费用昂贵或完全没有网络的位置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另外也有可能结束当今世界存在的网络封锁。旨在为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星链计划的宗旨是开发出“全球卫星互联网系统”,并能运用在例如火星等环境上,在太阳系内部署通信基础建设。
今年将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共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他们将在轨驻留6个月时间;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其中,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这三名航天员将在轨和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完成轮换以后,工作和生活6个月
以上这些都是人类对于现实世界的探索,每一步都是新的成就,是对地球之外领域的探索。
而在此期间人类向内探索的脚步也不停止,我想说的即是互联网
互联网发展史
——来自安全内参,详情可查看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基础技术阶段,以计算机广域网和数字通信技术的成熟为标志,尤其是包交换技术的突破,为互联网前身——ARPA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基础协议阶段,最大的突破就是TCP/IP的诞生,使得不同计算机和不同网络之间互联成为大势所趋;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基础应用阶段,全球各种网络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并且通过电子邮件、BBS和USEnet等应用的普及,促成了互联网在全球学术界的联网,TCP/IP和NSFNET成为协议大战和网络大战的胜出者。
上述三个阶段,包含史前阶段,是互联网商业化之前孕育、积累和完善的30年。没有风险投资,没有一夜暴富,互联网故事大多平淡乏味,缺乏轰动效应。然而正是这长达30年的“寂寞期”,积蓄了互联网厚积薄发的巨大能量。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Web 1.0阶段,主要是万维网(WWW)的诞生和商业化浪潮,推动着互联网走向大众,以浏览器、门户和电子商务等应用开启了互联网发展的第一次投资热潮;
第五阶段,是21世纪头10年的Web 2.0阶段,主要是博客、社交媒体等兴起,网民成为内容的生产主体;
第六阶段,是21世纪10年代的移动互联阶段,随着智能手机全面崛起,移动互联网成为全球互联网新一轮扩散的主力军,更加深入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七阶段,就是21世纪20年代开启的智能物联阶段,随着5G应用的展开,全球将进入万物互联新阶段。
显然,以10年为一个阶段进行年代划分也不尽准确,肯定会出现某些错位,甚而有固化和武断之嫌。比如作为Web 2.0代表的博客在2001年“9·11事件”中已开始崭露头角,但真正体现大众公认的内涵则要到2004年,从2000年开始计算显然过早。再如智能物联时代,其实从2016年李世石大战阿尔法狗事件开始,人工智能就已成为全球热点;虽然人们将2019年称为5G商用元年,但真正奠定智能物联时代基础的5G要形成大规模商用,恐怕还要等到2020年之后。不过,上述偏差并不影响对全球互联网50年历史整体的分析和研判,这种新的阶段划分将使得整个互联网历史更具概括性和条理性,具有比较清晰的体系。
思考
现在和未来人类的发展即是对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探索,那哪个对人类更重要呢?
太空探索的未来
说起太空探索,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都隔得太远,我们就只能在电视或者网络空间上看到中国的太空建设和探索,但近两年中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引起世界的目光。
去年,中国将“天宫”空间站的第一个模块送入轨道。中国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增加更多的模块,比如“梦天”实验舱。
明年,它将发射一个名为“巡天”的太空望远镜。它将飞近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对接,进行维修和加油。
“天宫”空间站将拥有自己的动力、推进、生命保障系统和生活区。
中国是继苏联(现在为俄罗斯)和美国后,历史上第三个将两名太空人送入太空并建造空间站的国家。
中国对“天宫一号”抱有远大抱负,希望它能取代定于2031年停止运作的国际空间站(ISS)。
中国太空人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因为美国法律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中国共享数据。
为什么中国要进入太空?
中国热衷于发展其卫星技术,为了电信、空中交通管理、天气预报和导航等等。但它的许多卫星也有军事用途。他们可以帮助中国监视敌对势力,并引导远程导弹。
朴茨茅斯大学太空项目经理卢辛达 · 金(Lucinda King)说,中国不仅仅关注高调的太空任务:“他们在太空的各个方面都很高产。他们有政治动机和资源来投资他们计划中的项目。”中国登月任务部分动机是从月球表面提取稀土金属,如锂。
但是,伦敦大学伦敦太空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萨伊德 · 莫斯特沙尔(Sa’id Mosteshar)教授表示,这不能抵消中国多次向月球发射采矿任务的开销。相反,他表示,中国的太空计划更多是为了给世界其他国家留下深刻印象,“这是权力的投射,也是技术进步的证明”。
其他国家在做什么?
中国在太空领域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他一些国家也在努力实现登月目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从2025年开始,与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宇航员一起重返月球,并已经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空间站推出了新的巨型SLS火箭。
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在进行各自的登月任务。
印度已经进行了第二个重要的登月任务,并希望在2030年拥有自己的空间站。
与此同时,正在与美国宇航局合作进行月球任务的欧洲航天局,也计划建立一个月球卫星网络,让宇航员与地球的通信更加容易。
虚拟世界的未来
元宇宙与Web3.0
Web3.0是技术发展方向的未来,元宇宙是应用场景和生活方式的未来,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Web1.0为“可读”(read),Web2.0为“可读+可写”(read+write),而Web3.0将是“可读+可写+拥有”(read+write+own)。
具体来说,在Web1.0和2.0时代用户虽然可以免费使用服务,且在早期引流时还会得到优惠券和消费红包类的福利,但用户数据会被互联网平台占有,用户作为生态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无法从中获益。
到了Web3.0时代,用户将享有真正的数据自主权。个人信息将成为用户自主掌控的数据资产。用户可以在数据流转和交易中真正获益,使自己的数据不再是互联网平台的免费资源:
Web1.0是过去,解决用户浏览内容的问题,Web2.0是现在,解决用户创造内容的问题,Web3.0是未来,将解决用户信息安全和内容所有权的问题。
展望未来,Web3.0不仅是智能互联网,而且是立体全息互联网。
Web3.0需要包括沉浸式AR/VR终端、脑机接口、触觉手套、触觉紧身衣等先进设备,以及虚拟化身(Avatar)、动作捕捉、手势识别、空间感知、数字孪生等相关技术。
关系:元宇宙是上层建筑,Web3.0是基础设施
那么,元宇宙与Web 3.0究竟有何关系呢?
元宇宙和Web3.0均代表互联网的未来,Web3.0是技术发展方向的未来,元宇宙是应用场景和生活方式的未来,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一体两面的依存关系。
具体来讲:
- Web3.0技术方向包含了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和DAO(DecentralizedAutonomousOrganization即用户共识社区)网络组织模式创新。
- 在元宇宙中,AR/VR解决元宇宙前端的技术需要,而Web3.0在后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各个国家的态度?
美国:除了全球三大电商巨头“齐聚”Web3外,社交巨头Meta、支付巨头Mastercard等“重磅玩家”也都放出大招。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宣布扩大NFT的测试范围;支付巨头Mastercard则在本月一口气和7家Web3公司展开合作,将支付网络渗透进这一新的赛道,支付巨头美国运通也表示看好加密支付的长期价值。原Facebook公司直接改名为Meta(即元世界),all in ARVR。
日本:国内掀起了Web3学习的热潮,甚至日本首相计划从政治角度推动Web3的发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5月26日发表声明:“Web3时代的到来可能会引领(日本)经济增长,我们相信,整合元宇宙和NFT等新的数字服务将为日本带来经济增长。随着我们进入Web3时代,我强烈认为我们必须从政治角度坚决推动这种环境。”
而邻国印度,也在抢夺Web3亚洲主导者的地位。由于人口比肩中国、程序员数量比肩中国、本土互联网生态趋向成熟、印度国内独角兽数量大爆发等原因,红杉资本等巨头也在今年将资金(20亿美元)向印度大幅度倾斜,而Crypto和Web3是红杉资本十分看重的一个赛道。
中国:腾讯和字节相继投入到元宇宙赛道中,腾讯在社交、游戏和影业直播等领域的多年布局,使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版图。字节跳动想要凭借自身的社交、内容、全球化优势,将 Tiktok、飞书(Lark)应用到下一代颠覆手机的终端设备中,去构建属于自己的“元宇宙”。不仅腾讯和字节,中国各大互联网公司和软硬件公司都在积极布局相关产品。
总结
自此,我们大概了解到太空探索和虚拟世界探索的历史以及未来世界的走向。
可以看出太空探索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必须以国家意志为导向才能完成的宏大项目。对于太空的探索:一是可以展示出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二也是为了人类对外太空航行和星球勘探积累经验。
而互联网发展则就是由几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就可以对其进行生态建设,但其对人类的生活习惯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对于这两个世界的探索,我认为都同样重要。太空探索是人类对于生命科学的探索,而虚拟世界探索是人类对于经济科学的探索
探索的本质即是寻求答案,人类也会在寻求答案的路上不停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