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 —————歌德
维基百科:天才(英语:Genius)是指某人展现了卓越的智力、创意。而此创意则通常指在某一或某些领域展现前所未有的洞察力。有天才在风格和独创性规则创造性的高效率,普遍性。在科学上,对天才两个字并没有准确的定义。而天才这个用语模棱两可,也依旧是争论性的议题。天才可以形容一个人的某种特殊才能,也可以用在通晓各方面学问的博学家(通才),例如:亚里士多德、莱布尼兹、艾萨克·牛顿、列奥那多·达芬奇、高斯、尤拉、庞加莱,或是一个领域的佼佼者,例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张爱玲,史蒂芬·霍金和莫札特。
百度百科:疯子,汉语词语,常比喻人的性格、外貌,多用于贬义。有时作为褒义词,表示对人敢打敢拼的一股闯劲的肯定。褒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精神病(或称做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心理病),主要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 [1]
从释义解释的天才与疯子有巨大的区别,我理解的天才是在某一领域做到金字塔尖或他的某方面常人难以企及并且比别人更早的达到那个水平;而疯子我理解为你会在某些事走向极端化,死钻牛角尖难以自拔,或是精神上出现疾病以致常人难以理解。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普通的人,就像许多人一样对这个世界有着许多的疑问难以去解答,但他一次与精神病人的对话使他对精神病人这个群体感到兴趣,随后就与多个病人进行沟通了解,并将对话的内容写成了这本书,带我们可以去了解到精神病人那些奇怪(在我眼里是“奇妙”)的视角看到的世界。
其中几个让我影响深刻的对话:
1.棋子
你:“你玩过象棋吧,还有扑克牌?那些游戏的乐趣就在于规则,各种不同的组合,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能有千变万化的结果,而且很多事情微妙到没办法形容。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我不熟悉那个最初的应用,所以不说那个,说中国象棋。中国象棋最初的目的是推演,其实就是古代的实战沙盘。每种不同的棋子,代表的是一种兵种,而且还包括军队性质。象棋里的‘俥’,我费了好大劲才查到,代表是精锐军。那个部队是最好用的,但不是轻易用的,虽然直来直去,但想操控自如可不是一般棋手能做到的。不过,象棋只是打仗而已,不是最精妙的。”
我:“那什么是最精妙的?”
他:“最精妙是围棋。”
我:“为什么?”
他:“围棋代表的是真正的智慧!围棋可以说是社会的浓缩,我不能理解围棋是怎么发明的,所以民间对于围棋的起源,有很大的传说性质。你想象一下,各19条平行线交叉,361个点,黑白一共360个棋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完全依靠操纵者的智慧。或者落手绵绵,或者落手铿锵,或者匪夷所思,或者杀声四起。你以为天下在握的时候,突然四面楚歌,生死难卜啊。这是什么?不就是社会吗?依靠的是什么?一个规则,一个简单的规则。棋子呢?就是人。大家都是一样的状态。但是落点决定了你的与众不同,而且每一个都是与众不同!这就是社会啊。我一直坚信,所有的历史、所有的辉煌,都是普通人创造的,而不是那些天才,不是那些聪明人。”
我:“有道理是有道理,但是好像你在说宿命论。落点不是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操纵的那只手。”
他:“才不是呢。每一个棋子,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少了一个,会出很大的问题,少了一个甚至全盘皆输。你作为一个棋子,要真正看清自己的位置,你才会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儿,也就是所谓全局。我再说一遍:我坚信所有的历史、所有的辉煌,绝对不是聪明人创造出来的,都是普通人创造出来的。而聪明人需要做的只是看清问题所在,顺应一个潮流罢了。实际上,那个聪明人即使不存在,也会有其他聪明人取代。但是,那些普通人,是绝对无法取代的。”
2.四维虫子
我:“可是你怎么能证实你的感觉是正确的,或者说你怎么能证明有谁给你感觉了呢?”
他冷冷地看着我:“不用很远,只倒退一百多年,你对一个当时顶尖的物理学家说你拿着一个没有巴掌大、没一本书厚的东西就可以跟远方的人通话,而这要靠围着地球转的卫星和你手机里那个跟指甲盖一样大小的卡片;你可以坐在一个小屏幕前跟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交谈,而且还不需要任何连接线;你看地球另一边的球赛只需要按下电视遥控器。他会怎么想?他会认为你一定是疯子!因为那超出当时任何学科的范畴了,列在不可理喻的行列,对吗?”
我:“但你说的是感觉。”
他:“那只是个词,发现量子之前没人知道量子该叫什么,大多叫作能量什么的。你的思维,还是惯有的物质世界,那是三维的!我要告诉你的是‘四维’,非得用三维框架来描述,我觉得我们没办法沟通。”他再次表示我该滚蛋了。
量子物理学教授:“你能告诉我那个四维生物还告诉你什么了吗?”
“是绝对四维生物。”他不耐烦地纠正。
量子物理学教授:“对,它还给你什么感觉了?”
他:“它对我的看法。”
我:“是怎么样的呢?”
他严肃地转向我:“应该是我们,是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对它来说不是现在的样子,因为它的眼界跨越了时间,所以在它看来,我们都是跟蠕动的虫子一样的东西。”
我忍不住回头和量子物理学教授对看了一眼。
他:“你可以想象得出来,跨越时间地看,我们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虫子怪物,从床上延伸到大街上,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公司,延伸到商场,延伸到好多地方。因为我们的动作在每个时间段都是不同的,所以跨越时间来看,我们都是一条条虫子。从某一个时间段开始,到某一个时间段结束。”
我和量子物理学教授都愣愣地听着他说。
他:“绝对四维生物可以先看到我们死亡,再看到我们出生,没有前后因果。其实这个我很早就理解了: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
他一字一句地说完后,任凭我们怎么问也不再回答了。
那次谈话基本上还是以失败告终。
不久后,少年接受了一次特地为他安排的量子物理考试,结果很糟。不知道为什么,我听了有些失望。如果,他真的是个天才,那么他也只能是一百年后,甚至更遥远未来的天才,而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我是说时间段落?也许吧。
我至今依旧很想知道,那个所谓的“绝对四维生物”是什么样子。它恐怖吗?我可能永远没办法知道了,即便那是真的。
写到这里的时候,莫名地想起歌德说过的一句话: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
3.刹那
他:“人死前,都会把自己的一生重新经历一遍,对吧?”
我:“听说过。”
他:“如果现在就是呢?”
我:“嗯?你是说……”
他:“所以我刚才问你,你有没有过似曾相识的时候?”
我愣住了。
他:“是的,现在就是!”
我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可是……不对吧……从时间上看也不对……吧。”
他:“如果你置身其中是无法正确认知到时间流的,不过从感觉上依然能感觉到时间的不稳定性。”
我:“我不是太明白,我指时间不稳定性这个说法。”
他:“你有没有时间越过越快的感觉?”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好像有。
他:“你应该有那种感觉吧,小时候时间似乎很慢、非常慢,但越大时间过得越快,是这样吧?”
我:“对,不过,我觉得还是不大对劲……你说的是死前回溯那种……嗯……毕竟只是一刹那,怎么可能会是现在这种当下的感受呢?”
他绝望地摇摇头:“在回溯的幻觉中,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自己一生的体会,回溯结束的时候,就会回到现实——死亡。”
我:“可是……”
他:“没有可是,实际就是这样的。第一,你似曾相识的感觉是真实的,而不是错觉,因为你自己刚才都承认了,不仅仅是熟悉,甚至还能预知到下一秒即将发生什么,就是说你真的经历过而不是一时的混乱。第二,时间流的不稳定性,时间只是相对的一个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只是一瞬间,但是你的确都经历过,只有当下是最漫长的。因此我说很有可能我们现在都身处在死亡回溯中——那个刹那。”
我:“话是这么说……不过有个悖论存在。”
他:“什么悖论?”
我:“许多人都有过似曾相识的感受,而且很多人都有时间流不稳定的感受,那他们都是身处在死亡回溯中吗?死亡回溯是相互交集的吗?”
他:“每个人只是回溯自己的经历,与别人的交集只是曾经发生过的记忆,当然也就是从自己的角度。我们都是真实的,但现在,没法确定是你的记忆还是我的记忆,这种事情没有办法能证实,除非我们中的一个回溯结束,离开回忆,面对死亡。也许还要很久,也许就是下一秒。”
我突然觉得很压抑。
过了一会儿,他盯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在真实来临之前,你无法证明自己不在虚幻中。”
从这几个故事中,那些被人称为精神病人的思想是令我感到惊讶的,因为他们所想的都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事物,所以如果跟人说的话就会被当成精神病人,但他们所描述的事件的逻辑性、思维性确实很完整,令人无法反驳。
在作者所遇见的病人中,有的就是钻牛角尖,有的是精神分裂,有的是想的事情太深难以自拔而造成人们的难以理解。
读完本书,作者带我进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去认识的那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怪人”的思想,使我认识的在事情的认知和那些不同寻常的人的区别,作者的核心理念就是:我们认知的疯子与天才其实只有一线之隔,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某方面与常人有明显差距或不相同的,而他们的这些突出能力是否能被常人接受则与现实所影响。
就像梵高一样,在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画作并不受当时人们所接受,时过境迁他的画被奉为天才所作。所以天才只是生不逢时,常人难以理解,或许多年以后的人在看作者所写的书会觉得在正常不过了。。。
总之,非常推荐大家去阅读原书。。。